
【深入内核】Linux 内核栈初步了解
本文深入解析了 Linux 内核栈的概念与重要性,详细介绍了内核栈的组成、大小、使用场景及其与用户栈的差异。文章强调了内核栈溢出等问题的严重性,并提供了避免常见错误的建议,如避免在内核栈上分配大数组,使用 kmalloc 分配缓冲区,以及开启 DEBUG_STACK_USAGE 选项进行栈使用检测。此外,文章还介绍了调试内核栈的方法和内核栈溢出的日志示例,为开发者和调试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。

设备树节点是如何转换成platform_device设备的呢?
你好,我理解你的需求,以下是我为你写的100字左右的摘要: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设备树dtb文件转换为platform_device的过程。首先,设备树中的各个节点会转换为device_node结构,然后通过of_platform_populate函数遍历这些节点,并根据节点的compatible属性创建对应的platform_device。对于包含特定compatible属性的节点,其子节点也会被转换为platform_device。此外,设备树中的reg和interrupt属性会被转换为platform_device中的resource结构,而其他属性则通过device_node结构传递给驱动开发者。
如何下载以及编译ACK?
本文介绍了如何下载Android通用内核代码(ACK),并对其进行编译,包括使用Bazel和旧版build.sh脚本的方法。文章还详细说明了如何修改KMI接口,包括修改特定文件、更新ABI以及向Google提交代码更改的步骤。整个流程涉及命令行操作、文件编辑和版本控制,旨在帮助开发者定制和更新Android内核。

Linux级联中断控制器注册与中断处理
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内核中关于中断控制器的概念和注册过程。文中首先解释了几个关键概念,如`IRQCHIP_DECLARE`、`IRQCHIP_OF_MATCH_TABLE`和`__irqchip_of_table`,这些都是内核中用于中断控制器注册的重要结构。然后详细阐述了GIC中断控制器作为root中断控制器的注册流程,包括系统启动到GICv3初始化的过程以及GICv3中断控制器的初始化。接着,文中以高通平台的tlmm pinctrl控制器为例,说明了级联中断控制器的注册过程。最后,描述了级联情况下的中断处理流程。整篇文章提供了丰富的代码和设备树节点示例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断控制器的注册和处理机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