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6篇 从内核源码看 slab 内存池的创建初始化流程 1月前查看 评论
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6篇 从内核源码看 slab 内存池的创建初始化流程

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slab内存池的创建过程,从源码层面剖析了slab cache的创建、内存布局以及相关数据结构的初始化。文章首先介绍了slab cache的创建接口函数kmem_cache_create,并解释了其参数与slab cache结构体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。随后,文章深入探讨了slab cache的创建过程,包括参数校验、锁的获取、复用已有slab cache的尝试以及创建新slab cache的详细步骤。文章还详细介绍了slab对象的内存布局,包括对齐、red zone、freepointer等关键概念,并解释了如何计算slab所需的物理内存页个数。最后,文章介绍了slab cache在NUMA节点和CPU本地缓存中的结构初始化过程,以及slab allocator体系的初始化过程,包括如何解决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的问题。通过本文的学习,读者可以深入了解slab内存池在Linux内核中的实现细节。

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5篇 细节拉满,80 张图带你一步一步推演 slab 内存池的设计与实现 1月前查看 评论
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5篇 细节拉满,80 张图带你一步一步推演 slab 内存池的设计与实现

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内核中的slab内存分配器,它是专为频繁分配和释放小内存块设计的内存池。文章首先回顾了Linux内存分配的宏观流程,包括物理内存分配与释放的全链路实现,以及伙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。接着,文章解释了为什么在已经有了伙伴系统的情况下,还需要slab内存池,主要是为了解决小内存频繁分配和释放的场景,提高性能和减少内存浪费。 文章详细介绍了slab内存池的内存布局,包括内存对齐、red zone(红色警戒区域)的插入、freepointer(空闲指针)的存储以及对象的毒化(POISON)和状态跟踪。接着,文章深入分析了slab的总体架构设计,包括slab cache的基本信息管理,如对齐方式、毒化、red zone、追踪信息等,以及slab的组织架构,包括本地cpu缓存和NUMA节点缓存。 最后,文章详细介绍了slab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原理,包括从本地cpu缓存、本地cpu缓存partial列表、NUMA节点缓存以及从伙伴系统中重新申请slab的场景。同时,文章还详细介绍了slab内存释放的原理,包括释放对象所属slab在cpu本地缓存、本地cpu缓存partial列表、从full slab变为partial slab以及从partial slab变为empty slab的场景。 总的来说,本文详细介绍了slab内存池的架构和原理,对于理解Linux内核中的内存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。

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4篇 slab内存分配器概述 1月前查看 评论
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4篇 slab内存分配器概述

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SLUB内存分配器,它是一种针对内核对象进行高效内存分配和回收的机制。以下是文章摘要: SLUB分配器通过以页为单位分配内存,减少了内存浪费,但提高了分配效率。它使用 struct kmem_cache 数据结构来管理每种类型的内核对象,通过批量操作、无锁路径和每CPU本地缓存实现高效与低碎片。文章详细介绍了SLAB分配器中的核心数据结构,包括 struct kmem_cache、slab_flags_t、struct kmem_cache_cpu 和 struct kmem_cache_node,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关键成员。 SLUB通过减少全局锁的使用,提高多核并发安全性,并通过统计和调优来优化性能。此外,文章还解释了 struct page 中用于SLUB的部分,以及SLUB的对象空间布局。 总体来说,SLUB分配器通过优化内存分配策略,提高了Linux内核的内存利用率和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