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前
评论
【深入内核】ARM64下的内核栈
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内核栈的运作机制。内核栈是进程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用于保存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上下文信息。文章解释了内核栈如何通过`task_struct`结构体与进程关联,以及`pt_regs`和`cpu_context`在任务切换和异常处理中的关键作用。此外,文章还详细说明了ARM64架构中`sp_el0`寄存器如何直接存储当前任务的`task_struct`指针,从而优化了栈指针的使用。文章最后讨论了内核栈的配置和栈回溯技术,为内核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宝贵的见解。
4月前
1 条
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7篇 Linux ARM64 虚拟地址布局
本文讨论了ARM64架构下Linux内核的虚拟地址布局。文章指出,尽管ARM64地址宽度为64位,但最大支持的物理地址为48位,即256T。虚拟地址宽度可以选择36位、39位、42位、47位、48位或52位,以39位为例,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大小均为512G。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内核虚拟地址空间分布,包括线性映射区域、模块区域、内核镜像区域、VMEMMAP区域、PCI I/O区域、固定映射区域等。最后,文章解释了线性空间下移的原因,并展示了虚拟地址空间总体分布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