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ONEMORE开源软件插件开发指南
OneMore 是一款高度自定义的集成工具,由 PyQt6 和 fluent-widgets 开发,采用侧边导航栏和新建标签页的方式呈现工具功能。OneMore 框架设计包括通用接口、资源文件、主窗口、界面设计界面、账号登录界面、设置界面、通用工具和插件安装目录等。已实现功能包括登录界面、设置界面、导航栏、标签页、插件执行页面、插件市场和软件在线更新插件功能。插件开发指南包括插件组成元素、插件 interface 和插件上传。OneMore 遵循 GPL 协议,允许二次开发,但必须标注原作者。
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高通以及MTK平台内核单独编译ko的原理
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在Android项目开发中,如何进行内核模块(ko)的编译和打包到image中。文章首先介绍了ko编译原理,包括树外驱动和树内驱动的编译过程,并分别以高通平台和MTK平台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。 对于树外驱动,文章提到了高通平台中使用的ko编译模板`Build_external_kernelmodule.mk`,并解释了其核心指令`build_module.sh`的使用方法。同时,文章也提到了MTK平台的ko编译模板`build_ko.mk`,并指出了MTK项目中目前仍然使用make进行编译。 对于树内驱动,文章以高通平台为例,展示了如何使用bazel进行内核编译,并解释了相关指令的含义。同时,文章也提到了向内核编译时传递参数的方法。 接下来,文章讨论了ko如何打包到image中。文章指出,ko会被打包到`vendor_dlkm.img`中,并最终merge到`super.img`中。文章还介绍了如何通过`make vendor_dlkmimage`命令编译`vendor_dlkm.img`,并通过fastboot命令将其刷入设备。 最后,文章提醒读者注意,由于Android版本和kernel版本的变化,编译方式和产物路径可能会有所差异,因此本文仅供参考。
![[Linux进程调度] 第001篇 一篇文章全面了解Linux进程调度](https://halo-19274848.oss-cn-shanghai.aliyuncs.com/2025/07/halo_jz1gn6z.png?x-oss-process=style/watermark&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800,m_lfit)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[Linux进程调度] 第001篇 一篇文章全面了解Linux进程调度
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确保进程高效运行的核心机制,决定哪个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能够投入运行以及运行时间。Linux 2.6内核引入了内核抢占特性,允许多个执行流交叉执行。进程和线程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、就绪、执行、阻塞和终止状态。多任务操作系统分为非抢占式和抢占式,后者如Unix系统允许调度程序强制挂起进程,分配执行机会给其他进程。Linux进程调度围绕`task_struct`数据结构,包含进程状态、优先级、时间片、调度策略等信息。调度器类负责管理不同类型的进程,如完全公平调度(CFS)、实时调度等。CFS使用红黑树组织进程队列,根据虚拟运行时间调度,保证公平性。实时调度类包括循环进程和先进先出进程,分别采用时间片轮转和先进先出机制。内核抢占允许在特定条件下中断当前进程,执行更高优先级的任务。SMP调度支持负载均衡、CPU亲和性设置、进程迁移等功能。
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3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任务调度器:从入门到放弃(二)
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Linux内核中的线程调度策略,特别是针对多核异构架构(如Big.Little)的任务分配问题。作者分析了CFS(完全公平调度器)的工作原理,包括如何根据线程的优先级和虚拟运行时来分配CPU资源。文章指出,调度器是基于事件驱动的,而不是实时监控所有线程的状态,这导致了调度策略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模型之间存在差异。 此外,文章还介绍了两种负载跟踪模型:PELT和WALT。PELT考虑了所有过去运行时间的负载,而WALT则将时间划分为窗口,通过统计线程在每个窗口的运行时间来计算负载。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,PELT可能对非周期性负载不够敏感,而WALT可能会因为窗口划分而低估某些负载。 最后,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任务分配的问题:在Big.Little架构下,是否应该严格遵循“大任务跑大核,小任务跑小核”的原则。文章指出,这取决于任务的负载和CPU的能效曲线,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用。
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从泡泡马特看“消费”
本文主要探讨了泡泡玛特的成功案例,从创始人王宁的个人特质、泡泡玛特的市场策略、以及结构性机会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。王宁展现出了“狠、软、灵、巧”的复合特质,泡泡玛特通过“盲盒+IP”的玩法,将潮玩从小众文化变成了大众消费品,并成功抓住了中国市场的实验性和中国制造的丰饶两个结构性机会。文章还分析了情绪消费的心理机制,认为泡泡玛特的成功在于其将“低门槛+高不确定性”的心理机制设计成了一套令人欲罢不能的上瘾模型,并将这个“液态时代”的集体焦虑,升华为一种可供消费和展示的身份符号。
![[Android稳定性] 第052篇 [方法篇] HMI项目中如何使用QCAP解析minidump?](https://halo-19274848.oss-cn-shanghai.aliyuncs.com/2025/06/halo_zohrwtp.webp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800,m_lfit)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[Android稳定性] 第052篇 [方法篇] HMI项目中如何使用QCAP解析minidump?
本文主要介绍在HMI项目中处理minidump.gz文件的方法,包括解压minidump.gz和解密minidump。文中提到两种解压方式:本地解压和在线解压,推荐在线解压。解压后,使用脚本将minidump拆分成各个bin文件。接着,生成ap_minidump.elf文件,这是解析APPS关键步骤。文章还提供了相关的脚本和命令,并展示了预期解析结果。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高通平台项目。
![[Android稳定性] 第051篇 [原理篇] 从timer角度学习高通平台的watchdog](https://halo-19274848.oss-cn-shanghai.aliyuncs.com/2025/06/halo_4rxbkph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800,m_lfit)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[Android稳定性] 第051篇 [原理篇] 从timer角度学习高通平台的watchdog
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内核中的定时器机制,包括低精度定时器timer_list和高精度定时器hrtimer,以及它们在watchdog timer中的应用。文章首先介绍了timer_list的实现机制、核心数据结构和API,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其使用方法。接着,文章深入剖析了hrtimer的实现机制、核心数据结构和API,并给出了一个hrtimer定时器的示例驱动。随后,文章着重介绍了watchdog timer的使用,包括其初始化、喂狗线程函数和suspend/wakeup处理。此外,文章还介绍了基于软件的软看门狗机制,包括其基本原理、核心组件、检测流程和内核中的主要实现。最后,文章总结了watchdog timer的debug方法和技巧,并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内核参数用于调试。
![[Android稳定性] 第050篇 [问题篇] slab内存泄露造成设备黑屏](https://halo-19274848.oss-cn-shanghai.aliyuncs.com/2025/06/halo_wquzpo4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800,m_lfit)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[Android稳定性] 第050篇 [问题篇] slab内存泄露造成设备黑屏
本文描述了在测试手机经过长期智能充电后,出现卡顿和黑屏的问题现象。复现步骤包括设置手机时间和电池温度,并使用QC3.0充电器进行充电。预期结果是系统界面流畅,但实际结果是系统界面卡死和黑屏。通过分析内存信息和slab信息,发现内存不足和slab内存泄露问题。通过slabtrace分析,确定问题根源在于charger模块中的一些函数调用导致了内存泄露。解决方案是在申请内存前,先判断是否已经申请过,以避免重复申请。
![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7篇 Linux ARM64 虚拟地址布局](https://halo-19274848.oss-cn-shanghai.aliyuncs.com/2025/06/halo_fqmrh3x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800,m_lfit)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1 条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7篇 Linux ARM64 虚拟地址布局
本文讨论了ARM64架构下Linux内核的虚拟地址布局。文章指出,尽管ARM64地址宽度为64位,但最大支持的物理地址为48位,即256T。虚拟地址宽度可以选择36位、39位、42位、47位、48位或52位,以39位为例,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大小均为512G。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内核虚拟地址空间分布,包括线性映射区域、模块区域、内核镜像区域、VMEMMAP区域、PCI I/O区域、固定映射区域等。最后,文章解释了线性空间下移的原因,并展示了虚拟地址空间总体分布图。
![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6篇 从内核源码看 slab 内存池的创建初始化流程](https://halo-19274848.oss-cn-shanghai.aliyuncs.com/2025/06/halo_o9u8kmg.pn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w_800,m_lfit)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4月前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评论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[linux内存管理] 第026篇 从内核源码看 slab 内存池的创建初始化流程
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中slab内存池的创建过程,从源码层面解释了slab cache的架构设计和实现。文章首先介绍了slab cache的创建接口函数kmem_cache_create,并解释了其参数与slab cache结构体属性的对应关系。接着,文章深入分析了slab cache创建的详细流程,包括获取锁、参数校验、查找可复用的slab cache、计算slab对象的内存布局、初始化slab cache的重要属性、创建本地cpu缓存和NUMA节点缓存等步骤。此外,文章还介绍了slab allocator体系的初始化过程,解释了如何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,并详细说明了slab对象的内存布局和计算slab所需物理内存页个数的逻辑。最后,文章总结了slab cache的创建流程和架构,并展望了后续对slab内存池内存分配的深入探讨。
 
    